![]() 臭味相對論 |
舍內最佳氨氣濃度為30ppm以下,但有道是:"......如入芝蘭之室,久而不聞其香;......如入鮑魚之肆,久而不聞其臭",這就是臭味相對論的體現。比如70ppm的氨氣濃度, 對于養雞的人來說可能沒感覺,但對非養雞人員卻是臭不可忍。所以在冬季處理保溫與通風矛盾關系時,氨氣濃度與溫度如何匹配,臭昧相對論極具參考價值。溫度允許時,氨氣濃度越低越好,但溫度低時,氨氣問題如何梯次解決,對環境的控制效果和舒適度有重要的影響。梯次解決氨氣問題包括梯次容忍和梯次處理,這是處理氨氣問題的靈魂所在。冬季處理氨氣問題要一并考慮舍內塵埃處理。 |
![]() 濕度相對論 |
舍內最佳濕度為50-70% ,但不同地區、不同季節、同 一天不同時段的濕度都有差異,有時差異很大,要保持最佳濕度是很不容易的。在高濕度環境生活的畜禽,換到低濕度的環境會水土不服,易發呼吸道疾??;相反,低濕度環境變成高濕度環境,畜禽也會周身不適,只是在一般人的經驗中,對高濕度的不適沒有對高溫不適感受那樣深刻,同樣的濕度如75% ,對于南方人是比較舒適的,對北方人會感覺不舒服。在炎熱的夏季,同樣的高溫,濕度高與低,舒適度相 差甚遠。畜禽的"潮濕病〃表現溫和,但同樣造成巨大的損 失。不要片面追求最佳濕度,而是因地制宜追求合理范圍內 的穩定性更為可行,濕差大才是根本問題。 |
![]() 實際溫度與體感溫度 |
體感溫度和實際溫度常常是有差異的,體感溫度有時比實際溫度高,有時比實際溫度低,這是畜禽神經反應的結果,也與適應性相關(生理調節)。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為: ①溫差,如同樣是28°C,當溫度從24°C升至28°C,此時感覺熱;而當溫度從32°C降到28°C,此時感覺涼,這是神經系統對溫度的比較反應。 ②風速,如同樣是30°C,如果風速是2.5米作少和1.5米少,那么低風速會感覺熱而高風速會感覺涼,因為風速高利于散熱。③濕度,如同樣是32°C,如果濕度是95%和60%,那么高濕度會感覺很熱,低濕度會感覺涼很多,因為濕度高不利于散熱,而濕度低有利于散熱。 |
![]() 溫度(冷熱)相對論 |
最佳的舍內溫度為18-22°C ,如果要求任何天氣下始終保持這一溫度是非常困難的,且成本非常高,這就是要引用冷熱相對論的緣由。大家知道,實際溫度與體感溫度是不同 的,同一個溫度可能覺得冷,也可能覺得熱,比如25°C,在 炎熱的夏天是非常涼爽的,但在冬季出現25°C ,則會感到熱 而不適,這反映了動物的適應性。利用"適應性"來確定舍內目標溫度,做到天氣變目標溫度也變,保持溫度的相對穩 定和穩定過渡,既科學可行,又降低了對環境控制設備在數 量、種類、質量上的嚴格要求,且容易做到節能。 冷熱相對論為控制方法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據,例如風機、水簾的開啟條件與傳統的做法相差甚遠,新的方法是以保證 舍內晝夜溫差S 3°C為開啟條件,雖然天氣變化無常,只要室內晝夜溫差即將或突破3°C就發出指令,適應性很強。傳統的方法是梯次設定溫控點,一個溫控點匹配相應風機或水簾, 假設的溫控點是難以適應變化無常的天氣的。 |